客体化认识中的含义意向与含义充实:一种描述现象学的考察
胡塞尔在《第一哲学(1923/24)》中给第一哲学下了两个定义:第一哲学是关于“进行认识,进行评价和进行实践的理性之普遍理论”[1]; 第一哲学是“超越论的认识论”,是“一种关于一切可能认识之纯粹的(先验的)原理之总体的,和关于这些原理中系统地包含的,因此能纯
胡塞尔在《第一哲学(1923/24)》中给第一哲学下了两个定义:第一哲学是关于“进行认识,进行评价和进行实践的理性之普遍理论”[1]; 第一哲学是“超越论的认识论”,是“一种关于一切可能认识之纯粹的(先验的)原理之总体的,和关于这些原理中系统地包含的,因此能纯
代福平,山西太原人,艺术学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涉及设计学、美学及西方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体验设计、设计哲学。在研究中致力于揭示设计现象中蕴藏着的人文逻辑,以理论的方式阐发设计的时代精神,推进设计方法和实践的反思与变革。近年来,尤
威廉·弗卢塞尔是20世纪重要的传播哲学家,他在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学习哲学,后在巴西圣保罗和法国艾克斯 - 普罗旺斯等地进行讲座与授课。20世纪80年代,弗卢塞尔观察到传播学更侧重对现象象征维度的研究,具有符号学特征,于是积极投入姿态解释理论的研究,以期为传播学
拍摄现场,陈嫣冉需要戴一顶拼接色的假发。造型师将假发松松地放在她头顶试试样子,她边审视着镜子里的自己边嘟囔着“应该再压一压”,转而提起自己之前有顶假发“巨丑”。配合假发造型需要戴一双异瞳样式的美瞳,她对着镜子认真地将美瞳戴好,换上一套童话里贵族王子般的衣服,大
艺术是流淌在时光里的美,是凝固在作品中的思想 —— 它可能藏在画布的色彩晕染里,隐于雕塑的线条起伏中,或是蕴含在笔墨的浓淡转折间。我们常常被艺术的外在惊艳,却容易因不懂其背后的脉络、技法与精神内核而觉得遥远。而书籍,正是拉近我们与艺术距离的最佳纽带。它能带领我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前五项研究,这篇文章我们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第六研究进行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过度共情”作为一种导致个体情绪资源耗竭的心理现象,其内在生成机制与负面影响。研究指出,过度共情并非简单的情绪共鸣,而是一个涉及认知资源持续投入、情绪边界模糊及自我调节失效的复杂过程。长期处于此状态将引发情绪倦怠、焦虑水平提升及个人功能受损等严重后
牟宗三先生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已经毋庸置疑。即便许多人或许还不能认同傅伟勋先生所说“牟先生是王阳明以后继承熊十力理路而足以代表近代到现代的中国哲学真正水平的第一人”,但傅先生主张的“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课题关涉到如何消化牟先生的论著,如何超越牟先生理路的
让-吕克·马里翁(Jean-Luc Marion, 1946- )是法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之一。他是法兰西学术院院士,曾长期担任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职。
在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视野中,身体是我们能拥有世界的总的媒介,知觉是我们与世界最原初、最根本的联系。这为我们理解技术美学提供了一条富于洞察力的路径,它不再将技术视为外在于人的工具系统,而是看作身体意向性在世界中的延伸与表达。因此,技术美学的嬗变史不只是一部艺
他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现象学家之一,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哲学、心理学、艺术理论、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他是现象学运动在法国的核心人物,与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关系密切,曾共同编辑《现代》杂志,但后期因政治和哲学分歧而分道扬镳。